找到相关内容867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智顗的佛性论思想

    佛性论问题是中国佛教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这是有关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它也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从南北朝至隋唐,从般若学到槃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智yǐ@①的佛性论思想,又...①以其佛性论为判教标准,建立判教结构,缔造独具特色的天台教理体系,同时又反过来进一步论证和确定这个标准。本文主要讨论其作为判教标准的佛性论思想,并简述其意义。智yǐ@①的佛性论思想可通过以下四个环节...

    王仲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440715.html
  • 初唐佛性論諍---靈潤與神泰為主

    地論》等陸續建立完成「五性各別」之思想,而真常系下的《勝鬘經》和《寶性論》等則堅持一性皆成之說(註2)。中國佛教的華嚴、法華等學系延襲真常之一乘佛性說,而唯識宗則大力弘揚三乘五性論,彼此爭論不休。 中國佛教中的佛性論之爭起自東晉竺道生(355-434 A.D.)對《涅槃經》的解釋,以後歷代各宗派許多大德亦皆各有自已對佛性的觀───────(註1):《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27有言:「有執心性...

    釋恆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846269.html
  • 《大乘义章》的佛性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释恒清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二期1997.07出版p.25-52 --------------------------------------------------------...”,(注 4) 然依现行本,则有二十卷,二百二十二门,缺“杂法聚”。其内容目次如下:  1.教法聚─经典编,共三门。 2.义法聚─教义编,包括佛性义、二谛义、八识义等,共二十六门。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浅析禅宗的无情佛性

    浅析禅宗的无情佛性观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教授 俞学明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无情佛性问题的提出和关注是中国佛教佛性思想发展的产物。人们往往把无情佛性问题视作佛性普遍性问题的推展,并认为,部分众生具有佛性[1]、“众生悉有佛性”说[2]和“无情有性”说[3]是中国佛教有关佛性普遍性问题讨论的三个阶段,而尤以“无情有性”说为佛性普遍性问题推展之极致。在思想史上,这三个主张也确实...

    俞学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0959593.html
  • 六祖慧能的佛性论思想

    六祖慧能的佛性论思想   业露华   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创立中国佛教禅宗南宗,提倡自性本足,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确立以无相为本,无性为体,无念为宗的禅宗思想,不仅对中国佛教,而且对中国传统尽想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性论是慧能佛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佛性,又作如来性、法性、觉性等,本指佛陀之性,即佛的根本属性,或者说是“觉&...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1665636.html
  • 智顗大师的佛性论思想

      智顗大师的佛性论思想——利生法师   谈判教标准,首先涉及到佛性论问题。佛性论问题是中国佛教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这是一个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也是佛教传入...佛教各宗派判教的一种难以超越的模式。智顗的判教思想结构全部围绕著其独具特色的价值标准而建立。这个价值标准,即其佛性论思想。智顗以其佛性论为判教标准,建立判教结构,缔造独具特色的天台教理体系,同时又反...

    利生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31654430.html
  • 企愚:石头希迁佛性思想管窥

    这几篇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佛教禅宗的师徒传心,其法门千差万别,但从总体上看,禅师的付法于徒,重点在于启发学人认识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从而自觉自证,自作自成佛道。从二祖向初祖的求安心。三祖向二祖的求忏悔,四祖向三祖的求解脱,均体现了这一点。讫乎四祖向五祖“何姓”,五祖答曰“佛性”,这一特点便更为明显了。待到六祖求法黄梅,五祖的开示则更是从佛性入手了,《坛经》载六祖答五祖“若为堪作佛”一语时说:...

    企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0440398.html
  • 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  佛教自传人中土后,受中国的政治、经济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步地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隋唐之后,佛教学说又反过来影响中国传统思想,并与传统思想相结合,进一步衍化为中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佛教进行探讨,本文就是试图从中国佛性理论及其特点的角度,探讨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  佛性理论作为整个佛教的根本问题,在中国佛学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晋宋之际...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3364643.html
  • 佛性论与程朱人性论重建

      程朱理学兼综释老而归本孔孟的总体特征在其进行的人性论重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里 所 谓的人性论重建,是指程朱理学家们在先秦和汉唐儒家人性论的基础上,吸收和汲取佛性 论的思想资料,对儒家人性论进行的重新建构,其结果就是形成了程朱一系的理学人性论。 程朱 理学吸收佛性论的思想素养重建人性论,不仅使儒学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阶段,而且使人性 论在儒学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理学由此常被称为“心性义理之学”。...

    韩焕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2641232.html
  • 由少养成有佛性建立品德

      由少养成有佛性建立品德   ◎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学僧 慈本法师   佛说有四事不可轻:一是星星之火不可轻,可以燎原。一是年少沙门不可轻,可以证果。一是太子不可轻,将来为王。一是小龙不可轻,将来...更好的修行;对于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了知一下,就可以得到多一份的人生参考。佛教教义中,佛性,对于佛教徒来说,是一很庞大的理论体系。对于不想更多了解佛教教义内容、理论体系的,佛性,就是人的善性,就是向善...

    慈本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2284579.html